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牢把握“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也是最了解农村情况的‘第一知情人’”这一根本实情,在全镇广泛建立“农民首席调解员机制”,推动群众“急难愁盼”自己商量着办、百姓“家长里短”在“家门口”及时化解,把农村征地拆迁、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等一大批可能引发信访问题预防化解在了基层和萌芽状态。2023年以来,该镇农民首席调解员已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0余件,群众信访同比下降17%。
村民身边的“首席调解员”
“调解有一段时间了,我来看看土地的护壁,没出问题噻?”11月1日,金龙村首席调解员简加玉再次来到村民唐某家中。此前,曹某牵头修建生产便道导致唐某田土边缘垮塌,压死了唐某的香樟树,唐某扬言如镇、村不及时解决,将到区信访办上访。该村首席调解员简加玉了解情况后迅速组织双方调解,划清集体与个人责任,双方很快达成一致意见,有效防止了一起信访案件发生。这是石门镇组建的“农民首席调解员”及时调处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何为农民首席调解员?就是石门镇为了把群众工作做到村民身边,结合村民推荐和群众自愿,在全镇6个村聘请的“威望高、明事理、口碑好”,兼职调处矛盾纠纷、帮助反映群众诉求的村民。同时,围绕选好人、建好库、立好规、助好力,该镇还培养了“首席调解员”后备“人才”100余名。
田间地头的“普法宣传员”
李家村村民刁某因多年前的土地补偿问题,阻拦村上正在施工的民生工程。该村农民首席调解员何志伟得知情况后,立即赶赴现场,详细了解其反映问题,并现场进行了初步的政策宣传,对其不当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随后,何志伟将刁某带到村调解室,并报告协调镇平安办、司法所、规资所等相关工作人员到场,向其详细讲解当时的土地补偿政策,普及法律法规。“原来政策是这么规定的,这下我终于搞明白了。”刁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确表示不再阻拦施工。
农民首席调解员除了在调解矛盾纠纷时向群众宣传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外,还时常通过入户走访、“坝坝会”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要求他们依法理性表达诉求。2023年以来,该镇农民首席调解员已开展《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等法治宣传宣讲60余场次、3000余人次。
民生发展的“帮扶济困员”
金龙村村民苏某到镇民政办反映其家庭生活困难,无安全住房居住,并扬言到区和市上访。金龙村农民首席调解员简加玉第一时间到其家中走访,了解到原来是苏某在2022年因一次意外摔伤后左脚残疾,就业困难,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且住房出现安全隐患,无力维修,产生了上访念头。情况清楚后,简加玉协助其多方收集资料,于2023年7月帮助苏某申请了每月405元的农村低保,并向村委会报告,为其申请并完成了危房改造,就近落实了公益性岗位就业。苏某住进了新房子、收入大幅提升,身体状况、精神面貌明显改善。
2023年,全镇农民首席调解员共收集解决民生问题122件,从源头有效防止了大量信访问题产生。
打开心结的“心理疏导员”
永安村聂某、李某等四人早年参加国家铁路建设,之后回乡务农,早年曾到区、市上访,今年3月因无法享受养老金待遇,再次扬言过激信访。农民首席调解员叶凡明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到聂某等家中走访,了解到四人是因认为自己早年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贡献,现年事已高,生活困难,镇村干部走访关心不足,感觉心理失衡。农民首席调解员在做好心理疏导的同时,及时报告协调镇政府依法按政策逐一解决了其合法合理诉求,镇和村社干部也定期到其家中走访,聂某等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关爱,明确表示不再信访。
信访群众经常纠结的是“为什么、凭什么、要什么”,除了对事情本身有疑惑外,往往还有一定的“心结”,农民首席调解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优势,通过走亲串户、拉家常、交朋友、邻里帮等方式,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其解开心结,打通堵点,从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群众信访的“义务领访员”
今年4月,李家村农民首席调解员何志伟在调解该村喻某、曹某等四人高速公路建设炮损问题时,因四人要求过高,与施工单位未达成一致意见,四人扬言上访反映诉求。何志伟当即向四人宣传了依法逐级上访的相关规定,之后又陪同四人到区到市逐级反映诉求。经市区两级相关部门解释协调,四人与施工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农民首席调解员陪同群众上访,满足了群众“向上级反映诉求、咨询政策”的愿望,既能“带出去”,又能“劝得住”,还能“领回来”,有效维护了正常信访秩序。2023年,该镇首席调解员已累计领访群众17件次50余人次,无一起违法信访和群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行为发生。
“石门镇‘农民首席调解员’机制是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农民首席调解员调解的是矛盾纠纷,调顺的是民心民意,密切的是党群干群关系,为当地农村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江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