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信访干部就要像“棒棒”,执拗、沉稳、耐得住寂寞。每当工作中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时,《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犹如灯塔一样让我寻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破。
信访之苦
六年前刚走上信访工作岗位的时候,年轻的我一腔热血,想着凭借自己的专业、多年来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然而,当我第一次接待群众的时候就傻眼了,看着面前的四五十名信访群众,我张了张嘴不知道怎么说……同事看出了我的窘境,替我接待了下来,不过寥寥数语就梳理完群众诉求、办理依据和解决方案。接待完群众离开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自己语言的匮乏和苍白无力,光是有热情,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干不好信访工作的。
我逐渐认识到,一名合格的信访干部必须熟悉政策法规,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家庭琐事,都应该认真学习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做到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真正和群众聊到一处、想到一处。
近几年,沿滩区发展很快,随着城市发展,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欠薪欠保、城市建设、农业农村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信访问题大多盘根错节、纷繁复杂,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以前的信访法规仅适用于行政机关,在某些信访件办理过程中,难免权责不清、推诿扯皮。随着《条例》的出台,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信访之乐
《条例》发布后,单位多次组织大家集中学习,还依据真实案例改编完成了《春风化雨》《心》等小品、情景剧,通过这种“沉浸式”宣传,信访部门和信访群众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群众对《条例》的理解加深了,一些旧案、积案也得到了化解。
这不,一对老夫妻像往常一样,又来到信访局的接待大厅。原来,他们的儿子张某某在休假返乡途中失踪,一直下落不明,因单位未移交相关档案材料,也未宣布死亡,只给予家属一些生活补贴,年迈多病的父母吃不下、睡不着,饱受精神折磨。围绕“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要求,分管区领导多次召集区相关部门和属地乡镇梳理研判,通过区、镇、村三级干部十余次的交流沟通、关心关爱、思想劝导,取得了老人的信任,最终接受了化解方案。
在解决信访问题过程中,《条例》是依据、是遵循。群众不满意、有意见,到各级各部门表达诉求,我们各级干部要多理解包容,用真情换真心,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再难的事都能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干部体现出来的关心关爱态度,信访人能感受到,最终也会解开心结。
我曾为甘当信访群众的“出气筒”“减压阀”而感到委屈,然而幸好有《条例》,像一位名师,不停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当工作在《条例》指引下圆满完成时,当气愤的信访群众在我们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下慢慢放下偏见、表示理解时,当我们加班到深夜、完成工作后有说有笑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所有的苦和累都化为宝贵的财富,我感受更多的是信访之美、信访之力、信访之乐。
作者: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信访局 王浩懋
推荐单位:四川省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