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玲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自2012年从事信访工作以来,张光玲始终坚守“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职责使命,辛勤耕耘、开拓创新、无私奉献,面对面、实打实、心贴心地为群众服务,累计接待群众3万多人次、办理信访事项13000余件次。探索总结形成网上信访代理、依法逐级走访、依法分类处理、法治信访建设等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先后荣获国家信访局、重庆市委市政府、重庆市信访办、九龙坡区委区政府、九龙坡区委宣传部的表彰奖励。先后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荣获“重庆市优秀党建工作指导员”、九龙坡区“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政法干警”“信访工作成绩突出个人”、敬业奉献的“九龙好人”等多项殊荣。
泛黄的53本工作笔记,密密麻麻的200多万字,从东家矛盾化解,到西家问题处理;从工作会议记录,到信访改革思考,点点滴滴,跃然纸上——零散,但从未间断;朴实,但真挚感人。一年年的无悔付出,一个个的平凡故事,串联起来,细细品读,一位基层信访干部“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形象清晰展现眼前。
为民解忧 她全力以赴
随手翻看《工作笔记第22册》第11页:“2018年1月31日,市信访办507会议室,研究任某某问题”映入眼帘,这是一起历时近4年的“三跨三分离”疑难案件。
2014年10月11日任某某在九龙坡区一公园散步,不慎跌入正在施工的窨井,致其腰椎骨折,双下肢瘫痪。看似一起简单的民事纠纷,却非常棘手。该案人事分离、人户分离,涉及三个区;施工单位逃避责任,变更股东、转移财产、拒不出面;所住医院系民营医院,因无医保,产生费用28万余元,一直挂帐治疗,没有支付;医院经营场地面临停厂关闭。任某某多次上访,历经数轮协调,都没有化解。
2018年1月31日,张光玲接过这起棘手案件,接下来的6个多月,张光玲多方奔走协调,从寻找任某某的亲属,到与亲属沟通约谈20余次;从帮忙找律师、社工、住处,解决任某某医疗、生活、居住等系列问题,到嘘寒问暖、帮扶救助,她把任某某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全力以赴,最终成功化解。
这只是她为民解忧、化解难题的一个缩影。群众反映交通出行不便,她及时对接纳入区领导公开接访,16天开通公交车,解决周边5万多群众出行难题。她常说,“只要群众的诉求合理合法,就要全力以赴、用心用情帮助解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攻坚克难 她冲锋一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6月10日九龙坡区启动“四山禁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覆盖中梁山街道3个村、63户、近20万平方米的违建,涉及违建业主、企业主、村社集体、村民各个群体的切身利益,矛盾问题突出,工作阻力巨大。她临危受命,担任片长,既是统筹谋划的“指挥员”,又是冲锋在前的“作战员”;既是沟通协调的“联络员”,又是走村入户的“宣传员”,风吹日晒雨淋,连续奋战一线。
违建业主刘刚(化名)一开始坚决反对拆除违建,对她拍桌叫嚣:“我们是和社里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的,要2028年12月31日才到期,每年都按时交了土地流转金,还投资那么多修建了排危堡坎,现在厂房都租给企业在生产经营,租期还没满呢,你们就让我拆除,我的损失也太大了。坚决不同意拆除!”
面对刘刚强硬的态度,她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主动与其沟通,一次、五次、十次,耐心宣传讲解政策,讲清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明违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多番劝说后,刘刚的态度慢慢转变,开始配合。与此同时,她积极帮助租用刘刚厂房的企业寻找新址,与企业一起到九龙园区、西彭园区等实地考察洽谈,协调落实完成搬迁。这样的真心,让刘刚等违建业主和企业主心悦诚服。
张光玲现场与厂房业主沟通交流
针对村社集体和村民利益诉求,她积极争取对拆违区域采取土地流转方式,按照相应标准由财政资金保障村民经济来源,妥善解决村民生计问题。就这样,一方面坚守政策底线、一方面坚守为民情怀,在充分保障违建业主、企业主、村社集体、村民等各方利益情况下,她仅用了短短39天,实现了片区14户违建厂房全部签约、提前清零,这也是整个攻坚行动第一个清零的片区。80天时间,顺利实现企业全部搬迁、厂房全部拆除,得到企业、村社、群众的一致认可。2020年10月张光玲被九龙坡区委宣传部誉为刚柔并济的拆违“女汉子”。
“信访干部,就要走最难的路,啃最硬的骨头”。张光玲在攻坚中梁山区域瓦斯气置换重大民生项目时,因涉及面广、户数多、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她憋着一股冲劲、韧劲和强烈的责任心,全面梳理、分类施策、加大宣传、优化工作,提前圆满完成27个批次、41个片区、62个小区瓦斯气置换工程,让辖区62256户居民告别了使用34年的矿井瓦斯气,用上了安全高效清洁的天然气。
改革创新 她勇立潮头
“2018年11月23日,第二届‘全国法治信访进步奖’评选揭晓暨颁奖大会。专家现场投票,九龙坡14票,第二名”。这是张光玲在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和法治信访建设过程中的高光时刻,由她总结形成《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为引领的“一站式”信访诉求分类治理机制》,参加第二届“全国法治信访进步奖”评选,经过项目初审、专家评审、入围公示、实地考察、现场汇报五个环节,从21个省市自治区近1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法治信访进步奖”。这个奖项的背后,凝聚着张光玲对当前信访法治化建设的艰辛探索,她牵头组织33个区级部门、19个镇街编制出台《重庆市九龙坡区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清单汇编》及《工作手册》,提出“诉访分离、分类处理、调解优先、法律保障”的工作思路,整合资源力量,打造“1+3”集成联动的信访格局体系,工作经验《重庆市九龙坡区建立健全一站式信访诉求分类处理机制》在《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简报》(2019年第22期)刊载推广。
张光玲总结信访法治化建设经验荣获“全国法治信访进步奖”
时代的浪潮中,惟改革者进、创新者强、改革创新者胜。一直以来,张光玲作为九龙坡区信访工作改革创新的一名“尖兵”,在全市率先开展网上信访、视频接访、网上信访代理,在各镇街、村社区规范化建设228个网上信访代理点,培育打造代理示范点。2014年《变上访为上网 网上信访代理来帮忙》在国家信访局《人民信访》刊载推广,2015、2016年在全市网上信访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同时,她狠抓信访基础业务和信访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行依法逐级走访,九龙坡区信访办作为全市示范区和全国办信工作会现场观摩点。
理论探索 她孜孜不倦
在信访工作中,张光玲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撰写理论调研文章40多篇,分别发表在《人民信访》《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重庆信访》《重庆信访工作交流》《重庆市干部接访下访群众工作简报》等刊物。其中《进一步完善信访听证制度的建议》被国家信访局评为2017年度全国信访系统“与信访改革同行”最佳研究成果;《法治视域下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制度演进与实践创新》《“最多访一次”的价值理念与实践路径》公开发表在《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并被重庆市信访办评为“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
张光玲还积极关注信访立法和《重庆市信访条例》修订,在《重庆市信访条例》修订过程中,她一次性提出62页、2万7千多字的修改意见,提交重庆市信访办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6月5日新修订的《重庆市信访条例》多处采纳了她的观点和提法。
2018年12月22日她受邀参加“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社会稳定风险防范与化解论坛;2019年4月12日参加第四届全国“信访制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大会主题发言赢得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2019年5月17日应北京市信访办邀请,专程赴京为北京市、区两级信访干部培训授课;2019年6月28日受邀参加第四届“社会矛盾预防与应对国际论坛”暨第三届“社会治理亚洲论坛”,与来自法国、德国、奥地利、新加坡等国专家学者交流探讨……
张光玲在第四届全国“信访制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勤勉敬业 她忘我工作
在张光玲的心里,“工作最重要,责任大于天”。工作以来经常舍“小我”顾“大我”,宁可辜负家人、辜负自己、也决不辜负人民。
为了工作,她将仅有两个多月大的儿子断奶,提前结束产假回到单位;为了工作,她无暇顾及高烧的儿子,结束工作后才心急如焚地将儿子送医;为了工作,她遗失了陪伴孩子的童年时光,将儿子送回四川老家长达两年;为了工作,她放弃了陪伴爱人的幸福时刻……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从1月24日除夕夜开始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直到疫情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整整60多天连轴转,社区排查、小区防控、集中隔离点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张光玲被评为“九龙坡区身边好人”
“5+2、白+黑”已成为她工作的常态,与家人聚少离多,也给她带来不少遗憾。她记不清有多少个除夕夜是在工作岗位上,2020年的除夕夜、2021年的除夕夜她都坚守在第一线,多年欠下与家人的团圆,只有攒在心里,不知如何弥补。她把时间和精力都留给了工作、留给了群众,她时刻记得自己是党的女儿、是人民的公仆,可她常常忘记自己也是儿子的母亲,是丈夫的妻子。对于儿子、对于丈夫,她有太多的亏欠,太多的遗憾,每每想起,都深感愧疚、潸然泪下。
“真情奉献让百姓快乐,排忧解难促社会和谐”是她的座右铭,在她看来,做好信访工作,就必须始终带着感情和责任,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中央、市、区媒体广泛报道……9年信访工作、20多年的党龄,已经将“责任”和“担当”深深烙在她的心里,融入她的血液,无论在哪个岗位,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始于热爱、源于责任、乐于奉献,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信访干部“为民解难、为党分忧”,以执着和奉献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不负韶华、不负人民,把信访工作、群众工作干到底!